有哪些生物外形相似,但實際上分別屬於不同門或不同界生物?
蟲子擬態成植物的太常見,就不用列舉了,謝謝。主要的說是蛇菰看上去像真菌,或者某種青蟲看上去像蛇,這類的。
【雪山象的回答(66票)】:
水母和櫛水母擁有相似的結構,都是兩胚層動物輻射對稱動物,都有較發達的中膠層,擁有簡單的網狀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同時,兩者擁有相似的習性和生態位,漂浮在海洋中,用觸鬚纏繞小型生物,然後送入消化腔中消化掉。櫛水母和水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同一類生物,都被劃歸為腔腸動物門,但事實上,兩種生物親緣關係非常遠。通過全基因組測序,人們發現櫛水母是最古老的多細胞動物,而很多結構遠比櫛水母簡單的生物(如海綿生物門,也叫多孔動物門,以及扁盤生物,這些生物都有一定的細胞分化,沒有組織分化,沒有形成胚層,沒有神經系統,沒有肌肉系統),反而與高等生物關係更近。(進化關係見下圖)水母和櫛水母擁有相似的結構,都是兩胚層動物輻射對稱動物,都有較發達的中膠層,擁有簡單的網狀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同時,兩者擁有相似的習性和生態位,漂浮在海洋中,用觸鬚纏繞小型生物,然後送入消化腔中消化掉。櫛水母和水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同一類生物,都被劃歸為腔腸動物門,但事實上,兩種生物親緣關係非常遠。通過全基因組測序,人們發現櫛水母是最古老的多細胞動物,而很多結構遠比櫛水母簡單的生物(如海綿生物門,也叫多孔動物門,以及扁盤生物,這些生物都有一定的細胞分化,沒有組織分化,沒有形成胚層,沒有神經系統,沒有肌肉系統),反而與高等生物關係更近。(進化關係見下圖)
這就會產生另一個問題,櫛水母的肌肉系統和神經系統是怎麼進化出來的呢?這只有兩種可能: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祖先本身就有神經和肌肉系統,但在多孔動物和扁盤動物中出現了退化了; 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祖先沒有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櫛水母和水母發生了趨同進化,兩者獨立的進化出了神經系統。如果第一種情況是真的話,櫛水母和水母的神經系統的基礎機制應該是一樣的。但通過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科學家發現櫛水母的神經發育及運作的基礎機制不同於水母。比如說,水母及其他動物中神經系統發育關鍵基因在櫛水母中都不存在。同樣,櫛水母也不使用水母及其他動物常用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乙酰膽鹼,血清素等。於此同時,櫛水母依賴使用谷氨酸作為最主要的神經遞質,儘管其他動物同樣使用谷氨酸作為神經遞質,但櫛水母中谷氨酸受體基因遠比其他動物的多。總體上看,雖然櫛水母和水母擁有相似的神經系統,但基礎的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不一樣,說明櫛水母的神經系統是獨立進化出來的。由於其他動物的神經系統都是由原始水母的神經系統進化出來的,擁有與水母相同的基礎機制,因此可以認為櫛水母的神經系統是獨立於其他動物的全新的神經系統。這就會產生另一個問題,櫛水母的肌肉系統和神經系統是怎麼進化出來的呢?這只有兩種可能: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祖先本身就有神經和肌肉系統,但在多孔動物和扁盤動物中出現了退化了; 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祖先沒有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櫛水母和水母發生了趨同進化,兩者獨立的進化出了神經系統。如果第一種情況是真的話,櫛水母和水母的神經系統的基礎機制應該是一樣的。但通過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科學家發現櫛水母的神經發育及運作的基礎機制不同於水母。比如說,水母及其他動物中神經系統發育關鍵基因在櫛水母中都不存在。同樣,櫛水母也不使用水母及其他動物常用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乙酰膽鹼,血清素等。於此同時,櫛水母依賴使用谷氨酸作為最主要的神經遞質,儘管其他動物同樣使用谷氨酸作為神經遞質,但櫛水母中谷氨酸受體基因遠比其他動物的多。總體上看,雖然櫛水母和水母擁有相似的神經系統,但基礎的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不一樣,說明櫛水母的神經系統是獨立進化出來的。由於其他動物的神經系統都是由原始水母的神經系統進化出來的,擁有與水母相同的基礎機制,因此可以認為櫛水母的神經系統是獨立於其他動物的全新的神經系統。
參考文獻: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0/n7503/full/nature13400.html
【元圓圓的回答(73票)】:
蜂鳥和蜂鳥鷹蛾
蜂鳥主要分佈在中南美洲,對環境要求比較苛刻,中國全境都沒有分佈,但是卻有不少人說自己在中國看到過「蜂鳥」,實際上是看到了這個東西:
這種么蛾子白天活動,很少休息,取食時,和蜂鳥一樣,體積和運動方式也近似蜂鳥,很有迷惑性,經常被人誤認為蜂鳥,過去在廣東山裡見過一次,也被騙了。這種么蛾子白天活動,很少休息,取食時,和蜂鳥一樣,體積和運動方式也近似蜂鳥,很有迷惑性,經常被人誤認為蜂鳥,過去在廣東山裡見過一次,也被騙了。
【林業傑的回答(16票)】:
環蝶科的貓頭鷹蝶蛹
【水嬰的回答(11票)】:
植物界有好多這種例子,簡單說一個,回頭再補充。
地球實在是歲數不小了,經歷過幾次忽冷忽熱的生長週期。每一次都有一大批適應新環境的物種興盛,同時也有一大批不適應的老物種衰敗。
不過還是有一些挺牛逼的古老物種一直扛到了現在。
在泥盆紀(距今4-3.6億年前),出現了是只比苔蘚略高級的的蕨類植物。
他們種類很多,也是最早的陸上植物,曾在地球的歷史上盛極一時,而且有很多大型蕨類植物。
今天它們的後代多生長在濕潤陰暗的叢林裡,且多為矮小類型。
比如這樣:
看起來跟路邊的無名草沒多大分別哈。
但其實他們從進化的角度差的很遠。
因為這貨並不像大多數花花草草一樣靠種子繁殖,他太低等了,其生活史中不會開花、也不會產生果實及種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很多蕨類在傳宗接代上不需要別人配合,自己就把事辦了。
就是下面有點密集的那些。。。
所以雖然這貨長的跟很多綠色植物差不多,但是根本就不是一個門的。
在生殖方式這一點上,蕨類倒是跟酵母菌一樣,都是孢子生殖……
其實動植物界還有好多殊途同歸趨同進化的例子,看的人多我再更吧
【良知無畏的回答(13票)】:
這個是浣熊
Hi,EverybodyHi,Everybody
這個是小熊貓
哼,愚蠢的人類。哼,愚蠢的人類。
【周榮的回答(6票)】:
黃牛和水牛,居然有生殖隔離
【大力出奇跡的回答(0票)】:
鱷魚和植龍,
腕足類和瓣鰓綱,
腹足綱的鮑魚(忘記分類了)和單板綱,
鱗翅目鞘翅目幼蟲和有爪動物門,
角石,箭石,掘足綱等等那一大群,
節肢動物那個雙殼目(有點記不清了)和瓣鰓綱,
溢蟲和星蟲,
九年前學的動物學,忘得差不多了請見諒,
【錢龍的回答(2票)】:
蚯蚓、盲蛇和蚓螈
等電腦上線補圖
【Grenadier的回答(2票)】:
蜈蚣和馬陸根本就不是一個綱的。
PS綱算是個很大的範疇了。比如有哺乳綱,爬行綱,兩棲綱。。。
知道有多大區別了吧?
【ZhangAlbert123的回答(1票)】:
這倆
沙蠶和馬陸。前者環節動物門,後者節肢動物門。
【我是小鬈的回答(81票)】:
【正常人幹得出這事的回答(0票)】:
小龍蝦和龍蝦
【二柱子的玻璃心的回答(0票)】:
海豚和虎鯨
【令狐麻雀的回答(0票)】:
章魚 無疑是本星球最強擬態大師
-
-
從形態,動作,顏色上,模仿幾乎所有的體型相當的生物,而且瞬息萬變,神乎其神,目前沒有發現什麼可以超越章魚哥。
【告州的回答(2票)】:
難道不是這種外形相似,但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物種?
不是畫質渣,是淚水模糊了你的眼。
圖侵刪。好了我會死遠點的。
【付景的回答(1票)】:
香椿和臭椿壓根就不是一個科的。。。
【知乎用戶的回答(1票)】:
龍蝦(學名:Panulirus interruptus,英文:spiny lobster)
十足目→無螯亞目→龍蝦科
小龍蝦(學名:Procambarus clarkii,英文:Crayfish)
十足目→腹胚亞目→螯蝦科
蘿蔔(學名:Raphanus sativus L.,英文:radish)
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罌粟目→白花菜亞目→十字花科→芸苔族→蘿蔔屬→蘿蔔
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 subsp. sativus,英文:carrot)
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傘形科→胡蘿蔔屬→野胡蘿蔔種→胡蘿蔔
【劉鍇的回答(1票)】:
這題勾起了我痛苦的回憶!我聽過7次霸王花的故事,每次花了1500多 ...
(懂得自然懂)
【You貓貓的回答(0票)】:
細菌和酵母,看起來長差不多 ,單菌落那樣子的,但細菌是原核生物 ,酵母是真核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