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上的闢謠為什麼那麼招恨?
謠言始終是謠言,辟官謠為什麼招來多數人的謾罵?
辟官謠就是原罪?
【顧扯淡的回答(14票)】:
讓人討厭的話 我覺得單單指 闢謠聯盟 吧? 什麼 科學松鼠會 能靠點譜嗎? 果殼網? 都蠻招人喜歡的。
闢謠聯盟的傾向性太強,有人去評論,只要不合她們的意,你就是美分黨,民煮精英,然後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步。。。
與其說他們是在闢謠,不如說是政府形象工程維護。。。。
現在老榕還挖出這個聯盟是一個公司運營。
所以我只能說這個聯盟劈的遙有真有假,簡單的說就是夾帶私貨,對人不對事,達到抹黑某些人,闢謠群裡討論居然是誰誰誰負責去盯著誰的微薄,誰誰誰去盯著誰的微薄回復。。。
而且他們的闢謠很多都是這種感覺
比如你說723大家都罵
鐵道部的各種睜眼瞎他們不辟 其他的稍微佔點邊的動作反而大大要死
好比我們說西門慶昨天又搞了潘金蓮5次 武大郎都不知道?
到他們這裡就變成
明明是4次,你憑什麼說5次,你是西門慶嗎?有什麼資格說5次?西門慶明明說最後一次沒射,另外你提武大郎是什麼居心,是不是挑撥陽谷縣的鄰里關係?
個人覺得他們闢謠只不過是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而已。名字好聽又能撈錢而已。
闢謠聯盟成立人竇含章就很搞笑啊
他標榜自己的身份是 中國網絡輿情研究所總編輯......?
丫在新浪微博的個人標籤中直接給自己定義:「替政府說話的人。」
原話是 ??
「我替政府說話,這沒有什麼丟臉的,我要光明正大地說。」
這是一個中立闢謠的立場嗎?
這群人用闢謠之名,行五毛之實。
他們也找不到其他的名號,剛好發現闢謠這個詞能蒙蔽一些人,就換了一個闢謠的馬甲而已。
如果這個詞是穩定,是和諧,是反恐。毫無疑問他們會成立一個穩定聯盟,一個和諧聯盟,一個反恐聯盟。
口號而已。喊的是什麼他們並不關心,能不能忽悠人才是最重要的。很明顯,闢謠這個詞能夠忽悠住人。能讓他們佔據道德制高點並且對人進行攻擊。
僅此而已。
這群人的闢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洗地。 他們就是用真相為誘餌來誘使一撥人相信他們而已。
你以為他們真心想闢謠嗎?真心想尋求真相嗎?
【魏永赳的回答(4票)】:
「闢謠聯盟」本來是個提倡理性的組織,但是其長期忽略各種權力系統與「主流媒體」上的謊言,傾向性太明顯;同時,作為組織成員的部分人,沒有潔身自好,也做過一些傳播謠言的舉動,影響了該組織的聲譽。比如最近曝光闢謠成員有知名天涯寫手蓉榮,她編造一度引起網絡追捧的事件「小月月」時,數次自稱是其親身經歷,最終在網友質疑下承認事件系編造。
不能否認闢謠聯盟的作用,但一個組織必須有監督者存在,在闢謠聯盟被固定幾個人掌握卻得到新浪微薄官方支持的時候,則只有群眾可以監督它。
【許熠塵的回答(3票)】:
微博上某些謠言迎合了大眾某一方面的負面情緒,當然這一大部分原因是zf的某些作為和相對的言論自由,長期形成的。一旦一些問題成為焦點時,如果事情的發展不按大眾事先對該事情上所訴諸的情感一致時,是很難讓這部分人信服的。另外當一些帶感情色彩很嚴重的微博被發出時,人們有時候缺乏辨別真假的能力,或者說人們不願意對事情真假本身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去考究。反倒有時候添油加醋的轉播。
【劉翔龍的回答(2票)】:
因為闢謠聯盟的一些主要成員問題比較多,比如竇含章雖然講理但是傾向性太明顯,蓉榮本來就是以編故事出名的寫手,還有吳法天和兩司馬經常發表無腦言論,至於染香這種明顯收錢的五毛就更別說了。團隊成員魚龍混雜,闢謠動機的良莠不齊,再加上闢謠的針對性和選擇性,讓闢謠聯盟成為了笑話。
【張少的回答(3票)】:
也不是所有的闢謠都那麼招人恨。我觀察了@微博闢謠 招人恨的微博都有以下特點:
1,闢謠無根據。謠言的特徵就是無事實根據,如果闢謠也不能提供依據,那麼跟謠言有何差別。
2,所述「事實」牽扯人物或機構指代不清。「某」「有關單位或個人」「相關人員」等這些詞彙經常出現,讓本來就是謠言的傳說更加迷糊不清
3,有些謠言我寧願相信是真的。網友們最反感的是關於「演員葛優」和「湯唯」那條被闢謠微博,微博中沒有造謠任何事件或者個人,僅僅是陳述事實而已。一位博友評論到「除了作者是假的,其他的都是真的」。但是「湯唯」是加V認證的,這不是自己抽自己臉嗎?鏈接:http://weibo.com/1866405545/xgEDTvjus
4,最後一點就是@微博闢謠 在這裡扮演了一個獨裁者、大佬的身份,讓網友們心生厭惡
【李諾承的回答(1票)】:
- 闢謠聯盟等民間組織遭恨當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有聯盟成員個人素質(不是專業素質)導致的。
- 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如羅伯特·奧曼曾說的:「如果是兩個理性而真誠的真理追求者爭論問題,爭論的結果必然是二人達成一致。換句話說如果爭論不歡而散,那麼必然有一方是虛偽的。」 即,如果兩個理性而真誠的人在一起討論,即便有言語問題,也不應該影響結論的方向(這一判斷應該非常正確,如果將其放在一個人數足夠多的情境下討論)。
- 根本的問題是嚴重的社會信息不對等。在闡述之前,有幾個個人判斷(前提)加以說明:
? ? ? ? ? ? a,微博上的謠言大多數散佈者為個人或超小型組織(這符合常識,因為個人和組織造謠成本更低;政府官方或大型組織的微博經常為團隊商議和妥協的產物,觀點溫和、邏輯考證。但這不是說政府官方或大型組織的微博不會造謠,有可能性;但如前所述,非常少);
? ? ? ? ? ? b,微博上的謠言或爭議話題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陳述,或個別情節介紹。缺乏前因後果的講解,也很少有證據說明(這受微博字數影響,同時也有微博環境導向的問題)。
- 下面,用以下的邏輯鏈來倒推:
? ? ? ? ? ? ? a, 不喜歡、厭惡,是因為結論方向完全相反,意見經常完全不統一;總體說,意見的實質是對謠言的定性:即聯盟成員經常認定為謠言的,反對者認為不是;
? ? ? ? ? ? ? b,反對者認為不是的主要原因,是聯盟成員打假的對象是他們所信任的;
? ? ? ? ? ? ? c,聯盟打假的對象往往是個人微博或組織微博言論,反對者傾向於信任這樣的人;
? ? ? ? ? ? ? d,反對者更信任個人微博,本質上是內心自然感情更傾向於相信這樣的渠道;
? ? ? ? ? ? ? e,也就是說,反對者更信任民間渠道,而不是官方渠道;
? ? ? ? ? ? ? f,原因是,反對者幾乎沒有權利對官方渠道信息證偽,而他們有權利對私人渠道證偽;另外原因是,官方渠道讓人有距離感;
? ? ? ? ? ? ?g,這種權利感和距離感的對比,讓人在感情上產生了偏向。
? ? ? ? ? ? ?h,是否能證偽,是獲得信息渠道的問題,即信息披露不對等。
【孫武的回答(1票)】:
戲稱:「闢謠連蒙」,不說真話
【亦璿的回答(0票)】:
因為不具有公信力
【小金鐘的回答(0票)】:
我不恨闢謠,十分恨造謠傳謠的人。用假的事情把我的心情弄得那麼差。
【張俊傑的回答(0票)】:
大眾情緒具有很強的偏向性,集體是無理性可言的,可看烏合之眾
【陳可的回答(0票)】:
因為那些闢謠的聲音來源可疑,因為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宋鵬宇的回答(0票)】:
雖闢謠而不立論,
總是用一次闢謠成功來宣稱對方說法的全面破產;
所謂闢謠不一定成功,有時更像自high;
對對細節異常嫻熟,大部分闢謠都是攻擊對方論據不符合這方面「常識」;
特別喜歡臭罵登載其對立面觀點的媒體沒有「尊重事實」的媒體操守;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最大假想敵:美帝國主義。
用釣魚的手段攻擊其他派別.
【夏雷 Red_fighter的回答(0票)】:
因為有些人拉偏架,專辟某個類別的「謠」,而且總是鬧笑話,不久招恨了麼。
【G_will的回答(0票)】:
闢謠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求真 嗎?
那為什麼這些人不成立一個真相聯盟呢?
能想通這些問題,就知道他們為什麼招人恨了。
另外關於社會分工與社會職能的探討就不必再論了,沒意義。
【陳續緣的回答(0票)】:
首先你要看它辟的是什麼謠
比如這條:
@微博闢謠:昨日有用戶發佈女子脖子被人掐住的圖片,稱「她只是失去了親人,此圖已經被鐵道部和諧了2次」。經查,該圖片實為今年武漢拆除違建現場的場景。詳見:http://t.cn/ajg2W7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哦,不是黃世仁打人啦,是周扒皮打的!
【費捨文的回答(0票)】:
謠言始終是謠言,辟官謠為什麼招來多數人的謾罵?
啥時候敢辟官謠了???就是因為不敢辟官謠,才有很多人不滿的。
【癡夢的回答(0票)】:
所有的謠言在經過官方闢謠之前都是不可信的,我是這麼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