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戶的回答(17票)】:
不是業內人士,只是一個愛好者,這裡嘗試著回答一下。
先談「何謂」漫畫式手法的影視作品,再談「如何理解」這種作品。
漫畫與動畫或影視作品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從漫畫到動畫,是一個從視覺故事轉向視聽故事的過程,因此,根本區別便存在於「視」、「聽」和「故事」三個方面上。
1、靜態之視:
將漫畫與動畫及電影對立起來看,漫畫相當於動畫或電影的關鍵幀。同樣講...
如何看待騰訊推出日本漫畫?
【御宅暴君的回答(94票)】:
作為週刊少年Jump重度愛好者,今天剛剛很吃驚地得知各大漫畫網站均停止連載三大民工漫,原來是騰訊已買斷集英社旗下11部漫畫:《火影忍者》、《航海王》、《龍珠》、《阿拉蕾》、《聖鬥士星矢》、《銀魂》、《遊戲王》、《網球王子》、《家庭教師》、《境·界》及《爆漫王。》.據瞭解,這是集英社歷史上第一次在中國授權漫畫電子版權,此次11部作品的批量授權也堪稱是中...
有哪些優秀的藝術作品見證、記錄了紐約的「高傲、自由、挑剔、喜新厭舊」?
就像是海明威的巴黎。
【胡洋的回答(14票)】:
我來列一個電影單子吧:
1. The Out-of-Towners (1970):非常輕鬆的喜劇,一對外地夫婦首次訪問紐約感受到的種種搞笑不美好??紐約往往並不是最友好的那個城市。
2. Wall Street (1987):紐約的貪婪和野心。
3. The Company(2003):關於舞蹈令人賞心悅目的一部電影。紐約挑剔的高水準。
4. The Visitor (2007):紐約的冷酷無情和種族歧視。我個人特別喜歡這部的...
如何理解動畫《乒乓》結局笑爺與風間的對話?
【李寶然的回答(119票)】:
《乒乓》這個動畫看得我十分動容,每次都是眼淚流不下來鼻子酸得難受。
乒乓這個作品,並不是一個傳統的熱血類運動作品,抱著類似於「努力、友情、成功」的信條進行創作的,而更像是寫了幾個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究竟該如何評價。
笑爺最終選擇做一個老師,風間似乎也與原本計劃好的人生軌跡稍稍岔開,他們從乒乓之中學到了與人生相關的怎樣的知識呢?
這...
怎樣訓練寫故事的能力?
【田弘毅的回答(32票)】:
謝謝邀請。
推薦兩本書:1. 《詩學》(The Poetics),作者著名古希臘老頭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可以說是西方一切「有戲劇性」的故事的老祖宗。網上可以找到中文版。
2. 《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作者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側重電影劇本,但也值得一看。中文版很容易買到。
先從這兩本書開始吧。
希望對你有幫...
如何評價浦澤直樹的《蝙蝠比利》?
【仲夏的回答(63票)】:
說實話,個人感覺挺糟糕的。
樓上很多人提到了格局大、野心大,這也是浦澤一直以來的風格,看《20世紀少年》的前面部分時我也確實覺得這樣牛大了,但現在越來越覺得浦澤更適合畫《PLUTO》這種長度的作品,故事一旦拉長到20世紀少年或者蝙蝠比利這樣的篇幅,作者就顯得力不從心,世界觀鋪得巨大,卻沒有同等量級的故事將其撐起來,圓不了自己吹的牛逼,因此浦澤總是給人「虎頭蛇尾」...
怎樣賞析一部漫畫的分鏡?
【曉、cherry的回答(27票)】:
感謝邀請,試著回答一下。長文囉嗦,多圖出沒,注意流量。
看到題主的題目有幾天了,一開始覺得題目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沒敢回答,直到接到邀請,又拖了這麼久才來回復,並不是在裝深沉,而是題主的問題裡「賞析」兩個字讓我躊躇很久,覺得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
漫畫分鏡的學習,或者說對於分鏡規則的學習並不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按我的腳本朋友的說法,A4紙打印出來十幾...
毀滅博士(DR.DOOM)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劉竹溪的回答(11票)】:
Dr Doom在Wizard雜誌評選的「史上最強惡棍百人排行榜」中排第四,在IGN的「史上最強漫畫惡棍百人排行榜」中排第三。
Dr Doom是自己的祖國,位於匈牙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之間的拉特維尼亞的幕後控制者。
母親是個吉普賽女巫,本人又在紐約州立大學上過學,Dr Doom既懂魔法又懂科學。他的主業是擔任神奇四俠的宿敵,但是同時他也跟蜘蛛俠、鋼鐵俠、懲罰者、刀鋒戰士、銀影俠、至...
如何看待「條漫」的流行?
【沈翔的回答(17票)】:
試著回答一下。
條漫在近幾年熱起來,其實在傳播學上,是一個很好的形式適應載體的例子。
其實條漫比現代故事漫畫得要早,很久之前刊登在報紙上的連續四格的諷刺漫畫,和現在的條漫相比,只不過多數沒有「拉成條」縱向排列而已,少數放在報紙版邊和中縫的漫畫,從形式上來說和現在火起來的條漫完全沒有分別。
比如下邊兩張圖,發表於第二次中日戰爭時期。
(來源:特殊的記憶——...
為什麼會出現「母語嫌惡」?
母語嫌惡是「提煉「很多人看不慣小說中的角色都是中國人」這一現象而來的,廣義而言,還有像是「只看外國小說、電影而不看國內小說、電影」的現象等等,上面所說的「因為是本土的所以是爛的」則是更廣義而言的一種表現。」
我相信最初「母語嫌惡」是個完全貶義的詞,但能否將它擴展為一種不僅僅是貶義的社會現象加以深入解析呢?比如「母語嫌惡」是中國才有的現象麼?
【曹夢迪的回答(15票)】:
我從小開始...